南京市大厂晓山幼儿园观察记录表2
南京市江北新区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单位: 南京市大厂晓山幼儿园
观察时间 | 2021.5.10自由活动09:10—10:10 | 观察对象 | 悦悦(女 6岁)琳琳(女 6岁)元宝(男 6岁)苹果(男 6岁) 辰辰(男 6岁) | ||
观察地点 | 幼儿园大门口的向日葵园地 | 记录人 | 季秋 | ||
观察背景 | 一天自由活动时,悦悦问道:“我们的向日葵有多高了啊?”“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好高啊。”晨萱回应道。悦悦:“可以量一下。”回到班级后围绕向日葵有多高孩子们又讨论了起来,“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肖智腾说。“可是班级里没有那么多尺子。”郭旻彧反驳道。“我们可以从家里带。”肖智腾说。“我家里有钢尺,是我爸爸用的。”“我家还有三角形的尺子。”“我家没有尺子,不过还可以用绳子量。”……于是,隔了一个周末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 ||||
观察目标 | 大班幼儿探究向日葵身高时所选用的工具、测量方法、记录方式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情况。 | ||||
实况记录 | |||||
文字记录 | |||||
2021年5月10日星期一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带上各种测量工具,自由分组,准备给向日葵量身高。 (场景一)琳琳、悦悦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组,琳琳拿着带来的吸管竖着放在一棵向日葵的旁边比划,其中吸管的一端贴近地面,然后琳琳对着悦悦说道:“李恒悦,我负责量,你负责记录。”说着,琳琳又拿着吸管跑到另一旁的辰辰边说道:“潘柏辰,你的这个尺子能给我用一下吗?我要先量一下我这个吸管的长度,然后就知道向日葵有多高了。”于是,琳琳和辰辰一起将吸管与尺子对对齐,琳琳说道:“这个吸管是11。”知道吸管的长度后,琳琳继续量起刚刚那棵向日葵的身高,悦悦紧接着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棵向日葵,并在上方写上数字“11”。琳琳又从刚刚“11”的位置量起,一会儿后用手捏住吸管的一部分,走到辰辰那借尺子一量后说道:“上面这个是6。”说着悦悦便将第一棵向日葵记录为“11—6”。
(场景二)另一组的苹果和元宝拿着带来的抽拉软尺进行测量。苹果将尺子的顶头插在土里,和元宝一起拉直软尺,看着一棵向日葵最高处与尺子对齐的地方说道:“这棵是12,我们都已经量了三棵了。”
(场景三)辰辰拿着带来的一根细长的软尺独自量着。“你是怎么测量的呀?”老师问道。辰辰:“我把软尺最下面对准向日葵的根部,然后两只手打开,向日葵的最高处对齐尺子的位置我把它捏住,放下来就能看到数字了。”很快辰辰就测量好了一棵,紧接着在旁边进行记录,记录好了说道:“我画了把尺子表示向日葵的高度,还在上面写上了数字,这一棵是30厘米。(辰辰记录的是30cm)”
回到班级后,孩子们也及时分享了自己的记录结果。辰辰:“我一共量了两棵向日葵,一棵是30cm,一棵是54cm,你们看,这个cm就是表示厘米的意思。”苹果:“我和元宝量了三棵,这个是55,这个是33,这个是12。”琳琳和悦悦一组在介绍的时候老师问道:“这个11—6是什么意思呀?”悦悦说道:“就是我们用的吸管,第一下是11,然后6是第二下。”……每个小组都将自己的记录进行了介绍。
|
| ||||
分析 识别 | 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测量是科学的一部分,生活中偶然的一次自由活动,悦悦的一句向日葵有多高了,成为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动手探究是幼儿满足好奇心,找到问题答案的必由之路。 从选用的工具来看,我们发现:各种物体都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测量工具,尺子、棍子、绳子、吸管……琳琳和悦悦一组使用的是吸管;苹果和元宝一组使用的是抽拉软尺,这种软尺的一端正好可以卡在土里;辰辰使用的也是软尺,不同的是一端没有卡在土里的卡扣。 从测量方法来看,我们发现:所选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方法自然而然也不同。琳琳和悦悦一组采用量取一根吸管的长度,然后循环往复。苹果、元宝、辰辰使用的尺子长度很长,完全够测量一棵向日葵的高度。 从记录方式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用图画、符号、数字等多种自己的方式,记录测量的主要过程和结果。琳琳和悦悦记录的方式为“数字—数字—数字”。苹果和元宝采取的是用数字记录一整棵向日葵的高度,同时根据长短画上对应刻度的尺子表示向日葵,每记录完一棵后,会在旁边写上另一个数字表示测量的第几棵。辰辰在记录中用数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在数字后面加上了“cm”。 从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来看,我们发现:在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三三两两自由结对。探究中的合作既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儿体验和学习如何围绕探究任务与同伴分工协作。琳琳和悦悦有着明显的分工与合作。 最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既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也是与同伴分享,倾听同伴意见,或进行讨论、争论的过程。
| ||||
改进 措施 | 1.和孩子们共同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激励孩子们相互学习,提升经验,并和孩子们讨论测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孩子们共同解决问题,讨论下一步还可以怎么做。 2.把握住孩子们对测量的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探秘绘本中用自己身体的“尺”去测量的故事,进一步丰富孩子们有关测量的经验。 3.在科学区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能够支持他们自主探究和自由测量的材料,比如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积木等,鼓励孩子们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
支持 策略 | 1.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赋予了孩子们充分的选择权以及自主测量的空间,自主建构很多科学经验,不同经验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已有的科学经验,建构起新的经验,比如用吸管测量,不足一根吸管长度的那部分怎么办?好几个吸管长度的该如何记录? 2.发展语言表征能力,鼓励孩子们把头脑中的思维表征出来。通过分享、交流,获得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幼儿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敏捷。 3.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测量中积极主动、自主协商、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探究和尝试,都是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并伴随孩子一生发展。
|